查看原文
其他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一部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上古中国史巨著!

北京理工大出版社 蒙古史与元史学术兀鲁思 2023-09-19


“ 

本书是“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的经典巨著,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广泛采用神话、传说、金石、考古的材料,构建起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首版于1927年,本次出版为中文版首次出版。




01

本书概况

《古代中国:中华文明的起源》


作者:〔法〕马伯乐

译者:肖菁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克利俄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页数:654页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定价:128.00元

ISBN:978-7-5682-8316-8


作者简介

马伯乐,法国汉学家、敦煌学家。法国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毕业,任法兰西远东学院研究员。后继沙畹为法兰西学院中国语言文学教授。最初受其父影响,研究埃及学。不久转向汉学的研究,被称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译者简介

肖菁,1994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后赴法国留学,就读于法国著名的ESSEC商学院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职多家法国金融机构。工作之余,兴趣爱好包括旅行、阅读、翻译等,希望尽可能多地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及风土人情。译有《伯希和北京日记》



内容简介

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民族一直延续着、创造着五千多年有文字记载的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 ”的法国著名汉学家马伯乐,深入接触中国各阶层人士,了解他们的社会和习俗,严格使用当地人提供的信息资源,携带了旅行家在中国行走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地方志,以及欧洲特藏中被收入并被远东的出版物中已经发表的文物,撰写了这部经典巨著《古代中国》,作者综合运用语言学、文献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的方法,广泛采用神话、传说、金石、考古的材料,构建起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

该书出版于1927年,出版后就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陈训慈在《史学杂志》上对马伯乐的《古代中国》做的短评是国内较早的,突出了该书在社会研究和文化发展方面的特点,表明该书对于向国外推荐中国文化功不可没。贺昌群判定,马伯乐的《古代中国》“由上古而至秦之统一,融会贯通,极具新裁,较之夏德《中国上古史》之仅以帝王年代为次者,远胜多多”,雷海宗评定“加氏著作的价值不及马氏”。1944年,马伯乐在德国纳粹集中营病故,中国语言学家高明凯师从马伯乐攻读语言学,在马伯乐去世时,高名凯发短文纪念其导师:“学问渊博,于中国古史、语言、宗教、天文、哲学、术数无不精通,所著《古代中国》曾获儒莲奖”,1978年弗兰克·基尔曼根据1955年法文第二版,翻译出版《古代中国》英文版,再次引发了欧美汉学界对此书学术和利用价值的探讨。



编辑推荐

★国内首次完整解读帝国以前时期中国两千年王朝历史发展的里程碑式巨著。

法国汉学研究权威,被誉为“古代中国史的奇才”,代表了法国汉学的黄金时代最高成就。

★涵盖古代中国重大历史进程,构建秦以前的中华文明发展图景,一本书读懂5000年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渊源。

★自初版出版以来,中文全译本相隔百年,首次重磅上市

《史学杂志》推荐,陈训慈、贺昌群、高名凯力荐,复旦大学葛兆光诚意推荐。



名家推荐

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农耕的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始了文明社会的生活,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所创造的未来有多么宏伟。

——马伯乐

他确实称得上是古代中国专家,是当今对中国古代最了解的人。

——伯希和


目录

第一部  起源

第一章  华夏的原始面貌第二章  历史的起源:殷朝第三章  周王朝(公元前九世纪-公元前八世纪)第四章  西周的朝廷及行政制度

1.朝廷

2.中央政权

3.王畿的行政制度

4.各地的行政制度

第二部  社会及宗教生活第一章  中国古代社会

1.平民

2.贵族

3.诸侯

4.帝王

第二章  古老的宗教–神话

1.众神

2.祖先

第三章  神职人员、崇拜地点及崇拜仪式

1.神职人员

2.崇拜地点

3.崇拜仪式

第四章  年度宗教庆典

1.农业庆典的周期

2.祖先崇拜的周期

3.特别场合的庆典

第五章  宗教感情第三部  霸权时代第一章  主要诸侯国的领土构成第二章  齐国的霸权第三章  晋国的霸权第四章  晋吴联盟第四部  战国时期第一章  晋国的消亡第二章  公元前五世纪末的中国第三章  战国–纷争中的国家第四章  秦国的胜利(公元前三世纪)第五部  古代文学与哲学第一章  文学的起源

1.诗歌

2.散文—史官派 — 占卜派

第二章  孔子–墨子–玄学家第三章  道家学派第四章  带有道教色彩的学派:

1.杨子

2.法家

第五章  墨子学派及辩者第六章  公元前四世纪和三世纪的儒家学派

1.最初的弟子

2.孟子

3.荀子

4.礼仪派

第七章  历史小说及史籍第八章  公元前四世纪及三世纪中国的新诗歌:屈原第九章  科学的发展及外国的影响






02

精彩文摘

华夏的原始面貌

在西亚文明达到顶峰的同一时期,在亚洲大陆的另一端,在渤海湾及黄海沿岸辽阔低洼的大平原上,生活在黄河两岸的农耕的人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开始了文明社会的生活,他们并未意识到他们所创造的未来有多么宏伟,但正是他们奠定了华夏帝国的根基。

华夏文明的发展完全没有理会地中海(文明),至少在初始阶段,它并未受到西方的影响。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仅限于从史前就与他们有商贸往来的斯基泰—西伯利亚人传递来的一些元素。中华文明在太平洋岸边展开、在崇山峻岭的高原及从西藏高原向东而下直至大海的平原地区展开。华夏文明由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组成,这两者在土地、气候、植被、物群等方面都无相似之处并被横跨的巨大山脉所分隔,每一侧都有一条重要的河流贯通—几个世纪以来华夏的文明就在这样的景象中发展着。这片广袤的领土远非一个整体,相反它被划分为众多不同的区域,如同一个个隔断,相互间很难沟通。



北边的山西就是这些隔断中的一个:它的西南部地势逐渐降低到达黄河,汾水谷地宽阔的山口打开了通向富庶盆地的通道,而汾水就这样跨过了一个又一个盆地;南部与东部却截然相反,高耸的太行山和五台山像一座高墙横亘在平原与高地之间;沁水河谷虽然给高原的主人提供了一条通向河南平原的通道,但它并没有将平原的人们集中到这块土地的中心,人们沿着沁水逆流而上;再往东北部通路就更少而艰难了。由此我们将会看到山西的主人、晋国的领主们长期与他们西边的邻国处于战争状态而极少与东边的邻国有直接的往来;他们偶尔通过沁水河谷南下到黄河平原,达到古时的卫国。

在华夏世界的最西部,渭水流域也构成了一个近乎封闭的隔断:大面积的秦岭在它的南边提供了理想的屏障;北边和西边居住着野蛮部落,他们的身后便是沙漠;与中原其它地区唯一的联系便是黄河,但黄河在华山脚下折向东流,在航运上有颇多不便:冬季浅滩水量不足,夏季水流又过于湍急。这里再次证明了地理环境对历史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个区域的主人秦国伯爵在几个世纪中很少与中原其它地区打交道,而是奋力地在这片东方大平原上与黄河决堤抗争。



在南方,长江盆地则是另一片天地,与北方有着显著的不同:只有从海上才能较容易地来到这片河网交错的平原,黄河、淮河和长江的很多支流在这里相互交织;向西,当山脉开始出现时通路就开始变少了。海拔并不算高的淮阳山有着东方昆仑山般的气势,由一排排平行的山脉组成,山峰陡峭,山间并不太难走的通路延绵不绝,最好走的南阳府通路长约四十多公里,一路的海拔都没有超过450米;经信阳的通道,即今日京汉铁路所经过的地方,长度稍短但跨越了较高的山岭。逐渐西进,道路就变得越来越险阻:从渭水谷地到达汉水流域,期间要越过数座超过千米的高峰。因此长江盆地的主人、楚王在北方对手的眼中行踪莫测,他可以择机进攻中原诸国,进攻之后便撤回自己的领地,北方的对手却因畏惧淮阳山山路绵延,路上极易有埋伏而不敢追踪而来。只有在长江下游建立起来的强国才能越过楚国的防御,将其击垮。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在东北部古时被称为“齐”国的地方,在现在的直隶和山东两省交汇处。齐国也被天然屏障围绕着:那时黄河下游支流流经的河道与现在不同,河水泛滥,在齐国的北部和西部形成大片的、近乎不可逾越的沼泽;南部有泰山,泰山向东延展入海,齐国四面都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与这些边界清晰又受自然保护的区域不同,泰山以南的东部大平原是个交通便利,运河四通八达的地区,军队可以不受任何阻碍地在此行进—这里富饶却没有防御能力,注定要永久地成为被蹂躏的战场。我们在整个远古时代看到的就是它被来自北部、南部和西部的人掠夺,从未能成功抵抗任何侵略者。由此可见,这样的领土构成为中国古代历史强加了很多无法改变的条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华夏的文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覆盖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广阔疆域,而是慢慢地、一步步形成的。在远古时期,文明社会只存在于北方的一小部分,中部某些地区及黄河盆地,即便在这些有限的区域,中原人也远非唯一的居民:灌溉平原为中原人所独享,但所有的山脉,以及各个领地最深入的地方都控制在野蛮部落手中。


山西高原为狄族的活动范围。南边的六个部落为红狄,即赤狄,居住于沁水上游的上党及常山。最西边的是东山皋落氏,直接控制着黄河左岸,这里平原消失在山峦中,两座山峰夹着今天的垣曲县所在地。在东边的是潞氏,他们的名字来自现今的潞府县。与他们相隔不远在北边的是留吁,在今天的屯留县周边,占据着山西省的东南角。再向北是廧咎如和铎辰,其确切的居住地不详。与他们相邻的是甲氏,赤狄中最东边的部落,其活动范围到达黄河岸边现今广平府(直隶)的鸡泽县。在赤狄的北边是白狄,分为三个部落,占据着整座高耸的五台山及山脚下属于真定(直隶)的领土。东边的肥氏和鼓氏在今天的新乐周边;西边的鲜虞氏活动范围为唐县附近的中山。南部狄族(赤狄)和东部狄族(白狄)的归顺花费了几个世纪的时间:虽然(公元前)593年赤狄就被消弱,但白狄的最后一支,鲜虞,一直在五台山抗争,直至周朝行将结束的(公元前)296年才被降服。此外,山西的西部和中部全境曾被“西狄”占据,但因该部落很久以前已经归顺,部族的名字已不为人知。早在远古时期,移居中原的人们就一直占据着汾河谷地与黄河交汇处,并延伸到上游的平阳府,并在这个区域成立了诸多小诸侯国:如耿国、霍国、赵国,等。在我们并不了解的但非常久远的年代,他们的活动范围还到达过富庶的太原府盆地,赵国的封侯从公元前五世纪起就拥有了晋阳的封地。由于山峦阻隔了黄河和汾水,山区的狄部与东部的同族被分割开来,无法(与中原人)进行对抗:公元前七世纪初狄部投降,在他们的领地上建立了两座城堡,即屈城和蒲城,大约在今天的吉州和隰州。居住在再往北边的部族是唯一保持了独立的部族,之后还成立了一个小国“代”,这个名字来自山西北部一个地名,代州。这些部族的北边居住着游牧民族。从远古时代起,这些游牧民族就生活在蒙古高原的大草原,与沙漠接壤,被称为“三胡”:在西边黄河岸边的两个胡人部落是林胡或称儋林(位于山西最北部的朔平地区),在世纪元年前后这里聚集了大量的自治的胡人;另一个部落是楼烦,比前者的活动范围稍稍向南,在今日的岢岚一带;再向东靠近大海的地方是满洲族,东戎或东胡,或称无终。更远处的北方是被称为“貊”的部落,他们没有城市、宫殿、房屋及祭祖的庙宇,以耕种黍麦为生。

黄河的南边和西边所受到的野蛮部落的侵扰并不比北方少。这些区域的野蛮部族被称作“戎”。将洛水和它的支流伊水分隔开的山区是洛戎、伊戎及扬拒等戎部的聚居地,他们的势力范围能控制到周朝东部的都城,洛邑,近今天的河南府;向东南一些是蛮戎,或称茅戎,居住在淮阳山西北部靠近汝州(河南)一带。向西,渭水平原也被戎部包围着:骊戎居住在南部的华山山脉,边界一直延伸到(渭)水边,其他的部落居住在陕西的西部和北部,在渭水、泾水和洛水发源的高原山区,高原也将这些河流与黄河分隔开来:这里有绲戎、翟豲戎,靠近今天的巩昌府,以及绵诸戎,近渭水边的秦州;在东北部的是乌氏,在泾县附近,更为重要的是义渠戎部,他们抵抗中原人达数个世纪之久,最终才在公元前315年彻底失去了他们的独立;他们的中心在今天的泾阳附近。这些部落在原始时期占据着整个河谷地区,在公元前两千年中期前后,来自东部大平原的中原人将他们一步步瓦解,或者更为可能的是这些部落的大部投降或被中原人同化;在他们之后也有一些逐渐消失的残部仍然占据着平原的一角,这些孤立的部群生活在中原人之中,如大荔、羌戎及洛水沿岸同州的彭戏氏。

南部的长江盆地是蛮人的领地,他们在公元前十一世纪被征服,较晚受到中原人的影响,但很快又恢复了独立直至周朝末期。他们的文明之路是通过(与中原人)接触,而非征服。东部沿海地区,淮夷部生活在江苏的北部,与山东交界的低洼的平原地区,在淮河及其支流下游及由这些河流组成的湖泊地带;他们的西部依靠着徐部,徐部在原始时期占据着黄河与淮阳山之间的整个地区,位于淮河及其支流的中游,但进入有史记载的时期,他们被鲁国和宋国的诸侯接连进攻,其势力范围缩小到原有领地东部的一部分,在今天安徽北部的泗州一带,西边只留下一些无足轻重的残部:其中最重要的部落,徐戎直到公元前七世纪(他们在公元前668年才投降)还占据着当时济水发源的沼泽地带,在曹州府与开封府之间,即现代三个省份直隶、山东及河南的交汇处。山东半岛的山区也是野蛮部族的领地,在有史记载的时期,散落的莱、介、根牟虽然演变成中原的诸侯国莒国、纪国及邾娄国等,在其它众多的诸侯国之中,但他们仍然保留着曾为游牧民族的记忆。

如上所述,在有史记载时期的初期中原文明的属地有着清晰的界定:它分为两个不同的区域,大量的野蛮部族将这两个区域分隔开,每个区域都处于黄河流域的一个平原,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区域位于黄河下游平原,在山东半岛的南北两侧通过狭窄的河道通向大海,北部进入渤海湾,南部进入黄海,向西以山西高原陡峭的墙垣及黄河进入河南前变得狭窄的河道为界;另一个范围较小的区域位于渭水洛水汇入黄河的小平原,在南部的华山与北部的陕西高原之间。两个区域都与野蛮部落为邻,但对野蛮部落一词不应产生错觉:如果说最北方的无终和代戎似为通古斯及匈奴人(中部的陆浑及其他几个在有史记载时期的中期迁移到中部的部族也可能如此);如果说南方的蛮部算作蜀(四川)地的藏族人及巴地的苗族人的近亲,可能还包括了楚国的西南部;(其他)大部分部族,如狄部,几乎所有的戎部,徐部,淮部,甚至楚国、吴国及越国的底层的国人都来源于中原人,他们保持着较为落后的生活方式,生活在山区、沼泽和森林中,与平原的人们所发起的文明运动相隔甚远。古希腊人也是如此对待色萨利及马其顿等野蛮部族。“夏人”,即诸夏,和与其为邻的野蛮部落的区别无非来自社会的差异,而文字、政治体制及物质的进步更清晰地加剧了平原的人们相对于山区部族的优越性。这些差异在《左传》中借一位(公元前)六世纪戎部首领的表述较准确地总结出来:“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


感谢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的老师供稿!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即可查看本书的豆瓣主页!本号推荐书目的版权归相关出版社或出品方所有,书讯由本号整理发布,转发请注明原出处本公众号名称!整理不易,欢迎学界友人转发,点个 “  ” 和 “ 在看 ” 以示鼓励!感谢各位友人支持!


往期精彩回顾
一、蒙古史、元史、游牧民族史、中亚史、内亚史
蒙古史学家勒内·格鲁塞的生平及其国内著述蒙古史学家杰克·威泽福德的生平及其国内译著
走进海归瓷艺术馆,领略元代瓷器文化!苏北海:元代金帐汗国的建立及其统治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一)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二)
《俄罗斯与金帐汗国:古罗斯历史上的“蒙古冲击”》节译(三)
《成吉思汗及其显赫家族》:一部成吉思汗后裔笔下的的成吉思汗家族史学术著作!
《明代吐鲁番与“大礼议”研究》:一部研究东察合台汗国与明朝关系的重要著作!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一部由鄂尔浑文回鹘碑铭探讨回鹘汗国诸领域的学术著述!
《中国-哈萨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简评与纠误
《中国-塔吉克斯坦友好关系发展史》微评与纠误
《蒙古语人群的分子人类学溯源》:一部国内鲜见的分子人类学领域集大成的蒙古学著作!
《内蒙古区域游牧文化的变迁》:一部多维度论述内蒙古游牧文化变迁历程的学术著述!
《细读匈奴七百年 : 草原帝国的崛起与衰亡》:一部世界视野下的匈奴通史新著!
《匈奴帝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匈奴帝国微型通史!
《鲜卑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鲜卑列国兴衰史!
《五胡史纲》:赵丕承先生历时30载撰写的我国首部五胡十六国专史!《柔然传奇》:揭秘第三个草原王朝与《木兰辞》中神秘的草原游牧民族民族史学家马长寿先生及其民族史三种
《内亚渊源:中古北族名号研究》:一部中古北方阿尔泰语诸族政治名号制度研究力著!
《突厥汗国》: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突厥通史!
《大辽王朝》:一部台湾学者笔下的契丹民族兴亡史!
《塔吉克人:上古时代、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一部塔吉克人的五千年历史
《哈萨克斯坦简史》:带你走进中亚的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经济法律制度概论》:一部研究哈萨克斯坦法律的新著!
《热土荒丘五十年:中亚考古回忆录》:一位优秀考古学家的成长往事!
六部中亚史好书:带你揭开中亚的神秘面纱
“丝瓷之路博览”丛书:一套专业且通俗的历史科普读物
迈克尔·普劳丁《蒙古帝国兴起及其遗产》
《丝绸之路人文与艺术(第一辑)》:一部丝路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陌生人马可:意大利与中国的古今丝路》:一部意大利学者笔下的亚平宁半岛丝路简史!
《丝绸、瓷器与人间天堂:马可·波罗亲历的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文明史》:一部马可·波罗在丝绸之路上的伟大冒险的亲历与再现之作!
《蒙古、安多与死城哈拉浩特》:俄国西夏学家科兹洛夫的一部研究起点著作!
《蒙古与唐古特地区:1870-1873年中国高原纪行》:俄国科学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的一部中国边疆生物学著作!
班布尔汗新作《元与世界》
《解元:他们的元朝》:历史迷雾中的元朝争议
《大哉乾元》:一部通俗易懂的元朝史
《三事忠告》:元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的“政事论”&元代政治思想史的必读书目!
《元代文学通论》:一部元代文学研究的通观性、实证性与总结性巨著!
《元代文学散论》:元代文学研究成果的结集&《元代文学通论》姊妹篇!
《元曲三百首》:一部任中敏、卢前二先生选编的元散曲经典读本!
《元人散曲:蒙元的新诗》:一部赏析解读元代文学的灵魂——元曲的经典通俗著作!
《元代建筑雕塑史》:国内首部元代建筑与雕塑小史!
《元代科技史》:国内首部元代科技小史!
《元代绘画艺术史》:一部图文并茂的元代绘画艺术小史!
《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1368》:一部海洋视角下的元日关系史著作!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一部元代地方行政体制与政区变迁史著作!
李致忠《中国出版通史(宋辽西夏金元卷)》
陈伟明《元代饮食文化散论》
周少川《独具气象:元代史学思想与史学成就研究》
李娟娟《元朝民间慈善活动研究》
《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一部20世纪至今阿尔泰语系研究成果的系统综述!
《极简金代史》:一部用十个问题串联起的金代史“问题史学”著作!
《文化认同视域下的西夏藏传佛教研究》:一部基于文本的党项族源与藏传佛教研究著作!
《共同书写的历史:藏文史籍的中原历史记叙研究》:一部藏文史籍中的中原地区历史记叙专题研究著作!
《伊犁河流域额鲁特人托忒文文献荟萃》:一部研究卫拉特蒙古各领域的重要托忒文文献汇编!
“突厥学研究丛书”:《西方突厥学研究文选》和《欧亚草原历史研究》
《草原帝国准噶尔》:一部草原帝国卫拉特-准噶尔汗国的兴衰史!
二、欧美史《中国风:13世纪—19世纪中国对欧洲艺术的影响》:一部中国和远东文化影响的欧洲潮流艺术史!《希腊史纲》:一部古希腊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作的古希腊文明通史原典巨著!
《希腊史:从梭伦时代到公元前403年》:英国史学家乔治•格罗特巨著《希腊史》之精华&古希腊文明必读经典著作!
《古希腊人 : 从青铜时代的航海者到西方文明的领航员》:一部个性十足、生机勃勃的希腊文明演化通俗史!
《神人之间:黄金时代的罗马皇帝》:一部罗马帝国早期的皇帝群像重磅力作!
《尤利安与晚期罗马帝国》:一部罗马帝国“理想君王”尤利安的历史形象深剖著作!
《金雀花王朝1215》:一部丹·琼斯《金雀花王朝》《空王冠》英国史姊妹篇著作!
《英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的英国社会历史的全方位通史!
《德国史10讲》:一部日本德意志学者笔下的德意志通史!
《时间与权力》:从“三十年战争”到第三帝国的德意志之路与德意志君主的抉择!
《法国史10讲》:一部日本学者笔下“独特”的法国通史!
《意大利史10讲》:一部叙事明快凝练的意大利通史!
《机会的捕手:安德鲁·杰克逊传》:美国首位“平民总统”安德鲁·杰克逊的首部中译本传记!
《贸易打造的世界:1400年至今的社会、文化与世界经济》:梳理当今世界纷乱来源,剖解“全球化”积累效应!
《规律简史:规律的族谱与规律的发现》:一部揭秘科学与社科规律的科普类专业著作!
《货币文化史Ⅲ:文艺复兴时期假币盛行与信任危机》:货币价值的新争议与欧洲纸币萌芽出现!
《货币文化史Ⅳ:启蒙时代货币泡沫与价值反思》:重新审视货币与西方经济新秩序雏形诞生的时代!
三、中东史

《在神圣和世俗之间:西亚城市带的交融与冲突(公元前7000一公元1922年)》:国内首部西亚城市演进史!

《生业与文明:中国南、北及西亚上古社会组织演进比较》:一部对比研究中华文明起源演进的新作!

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国内新著好书三种!

《两河文明三千年》: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通史著作!《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亚述人和巴比伦人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史!
《通天塔与空中花园:古巴比伦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巴比伦人日常生活的通俗科普读物!
《通往来世的冒险之旅:古埃及人的生活》:一部带你体验古埃及人生活点点滴滴的通俗科普读物!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一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史!《中东的王国和帝国》:一部从以色列王国到波斯帝国的早期中东文明千年史!
《伊朗细密画中的中国元素》:蒙古时代下的伊朗绘画艺术!
《乌鲁伯格: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帖木儿帝国君主乌鲁伯格的学者生涯!
《伊朗五百年》:从萨法维王朝到现当代伊朗《天堂的颜色 : 火药帝国时代的祖母绿》:莫卧儿、奥斯曼、萨法维三大帝国的挚爱!《伊朗恺加王朝(1796-1926)政治经济学:社会、政治、经济及外交》:一部揭秘近代伊朗经济发展谜题的伊朗政治经济学著作!
《认识镜中的自我:伊斯兰与西方关系史入门》:一部土耳其历史学家笔下的伊斯兰历史观代表作
《帝国的伙伴:革命年代奥斯曼帝国的秩序危机》:“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的自救与抗争!
《土耳其、俄罗斯帝国与明代中国》:一部蒙古帝国衰落后 东方三大帝国的宏大比较史!四、中国史《中国通史》:一部我国近现代史学泰斗吕思勉所著的中国史公认必读经典著作!《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一部日本中国史学家川胜义雄先生的中国史遗稿集!《中国绘画史》:这才是中国人“美的底气”!
《<经学系传谱>校勘本》新书书讯《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兴衰》:海路绵延,千年辉映!
《南北鱼羊 : 美食历史的探寻》:一部唤起读者对美食的向往的餐盘文化史!
《探古鉴今 : 社会生活史考辨札记》:一部中国市井民俗、社会文化变迁之巨著!
《北京三千年:从考古发现看北京建城史》:从元大都(汗八里)到当世的北京城!
《重拾1860-1948:私藏老照片中的北京记忆》:老北京百年社会生活旧影的生动重现!
五、美洲史
《玛雅三千年:隐身的第五大古文明》:与四大文明并称的玛雅古文明,是怎样灭亡的?《波托西 : 改变世界的白银城市》:一座拉丁美洲传奇银矿城市的兴衰史!索飒《把我的心染棕》:在拉美大地上,寻找土豆和玉米的“祖先”!
六、人类文明史
《人类起源与进化:一种系统视角的认识》:一部融汇多学科、多角度探讨地球生命和人类起源进化的地质学科普著作!
《人类文化进化:从狩猎采集到现代文明》:一部介绍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发展间辩证关系的大众通俗读物!


本号目前建有  安迪肥子兀鲁思历史学游牧社群,请添加群主或管理员简要说明来意(格式:某一领域(中亚史、蒙古史、游牧民族史、中东史、东欧史等)+研究者 / 专业爱好者。例如:蒙古史研究者、世界史爱好者),群主或管理员会邀请您入群。

交流&书讯合作操作同上,请直接添加号主,并说明来意“交流或合作事项”

号主微信:qiu28269383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